在社区慢病管理过程中在为居民提供测血压测血糖等基本服务外,我们还可以将服务提升,教会社区居民一些简便廉效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比如响石潭读书时候老师就经常讲到叩齿、吞咽津液,但是现实中很少执行。然而这的的确确是养生四宝,需要我们去实践,终有获益。

1、叩齿

叩齿是传统的养生方法。叩齿时应排除杂念,放松思想,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相击,每次连续叩齿36次或72次,早晚各1次。叩齿后,口腔内的唾液应慢慢咽下,以强肾固齿。叩齿,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能去心火,治牙痛。

《九真高上宝书神明经》中讲:“叩齿之法,左相扣,名曰:‘打天钟’;右相叩,名曰:‘捶天磬’。”叩齿三十六遍为佳。《长生秘旨》讲:“叩齿行功时必要舌抵上腭,则舌下玄膺穴矣。”“此窍开,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

2、咽津

咽津亦称“赤龙搅海”、“胎食”,是古代的一种强身健体方法。先闭口,用舌尖紧贴上颚,继而舌尖向左右各转36次,待口中津生时,在作漱口状五六次,口津满时,分作三口咽下,此时心意应贯注小腹丹田,则津液随意识而降至丹田。咽津,可以心液滋合,气血流畅,水火既济,上润顶门,中注五岳,溉脏润身,诸疾不生。

《逍遥子导引诀》讲:“以舌搅牙龈之上下(一般三十六下为佳),每作三次乃止。”“津液满口,分三口咽下。”《仙术秘库》讲:“津液者吾身之精气,聚而成液,辅助五脏之机能,滋润六腑之作用者也。人无津液则五脏停其机能,六腑失其作用,气绝精尽而至于死,犹如水无源则流涸,灯无油则火灭也。仙家名之曰玉液、玉浆、神水。练而咽止,则成不老之丹。”

3、鸣天鼓响石潭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其做法两手掩耳两食指压中指,然后食指用力滑下,略有敲击弹性。可闻若鸣天鼓声,击三十六下,有通血脉、激发内气作用。《圣济圣录》讲:“击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十二度按摩图》讲:“鸣天鼓治头晕目眩”,可“醒神益脑”、“清心明目”。

4、握固

握固是传统养生方法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基本手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养生功法当中。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握固,使人心气归一,有助于思想安宁,邪气百毒不得人也。

《道枢众妙篇》讲:“握固者何也?吾左右拇指施其四指或四指总握其拇指,用左右手以挂腰腹之间者也。这种手式有促进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道德经》讲:“骨弱筋柔而握固。”葛洪讲:“握固守一。”《云笈七签》讲:“握固与魂魄安户也,此固精明日,留手还魂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人内。”特别是我们去医院看病或看望病人都要握固,以辟邪毒。

5、叩齿、咽津、鸣天鼓、握固联动

叩齿、咽津、鸣天鼓、握固最佳是四联动连锁操作,方能众星拱月。具体操作法:清晨旭日东升之时,面向东方站立,东方甲乙木,木是青绿色的,象征无限生机。先作深呼吸6次,紧接着叩齿36下,再用舌搅牙龈上下36下,3遍,待津液满口,分3口咽下。然后鸣天鼓36下,最后双手握固,闭目养神3分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