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室新招聘了五名社区护士,一名全科医生,这引起科室个别老员工的不满,认为新的人员充实到家庭医生团队之后会影响老员工的绩效,所以她们对于家庭医生团队输入新的血液表示反对。炸一想,大家说的也有道理,毕竟社区的居民院落以及工作绩效也就那么多,随着人员的增多会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

于是和这些老员工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思路是越辩越明,工作同样如此。最后大家一致认同以下几点:

1、精细健康管理的诉求:现在我们在开展基本公共工作虽然人员可以满足基本日常考核工作的完成,但工作的核心还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我们继承提高居民的“满意率”,要居民满意就需要了解居民的需求,就需要个性化的精细管理。我们要改变粗放式的“讲座”、“义诊”等健康管理工作,要不断提升健康管理的质量。要积极在慢病患者的管理中推进“慢病自我管理小组”的开展,在中医偏颇体质中开展“中医养生俱乐部”,而这些工作的开展我们都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

2、基本医疗公卫的渴求:家庭医生团队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更需要提供基本医疗的服务。在社区卫生的发展中不能“跛脚”走路,我们要发挥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不同职能作用,人尽其才,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合一的综合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的全科医生不能仅仅是“下社区”、“测血压”的医生,更应该是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贴心医生。因此,护士在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工作中助手的作用特别重要。要让医护合理分工,让全科医生有时间和空间提升基本医疗能力,更好的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故,我们需要提升护士的能力和数量,形成医护1:1的人员配比。

3、分级诊疗到来的必然: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分级诊疗以及到来,也正在不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而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就必须做好承接分级诊疗的准备。这种承接不是说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健康体检”以及做“体质辨识”和进行“访视”就可以的,我们还需要可以分居民解决疾病本身的痛苦,这也对我们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是能力的贮备,另一个就是人员的贮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纵然有再多的大米,又岂能缺少了“巧妇”这个角色?要让医生更“医生”,护士更“护士”,而不是让医护成为“疾控人员”。

4、人员梯队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健康管理的精细化以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需求等等都离不开人员能力的提升,缺少能力的团队人员再多也是没有战斗力的。我们只有拥有合理的医护人员才能避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状,才能让更多的人员“进修”、“规陪”等多种形式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社区护士形成依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而开展的护士从普通护士到门诊健康管理护士再到护士培训师资的梯队化发展,才能让医生成为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综合发展的多面手。

于是,我们不再讨论是否“僧多粥少”的问题,低下头,开始手头的工作,从我,从此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