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最后一天,上午批量修改博客的tags,结果给整残了,已经牛头不对马嘴,也罢。上午Coco终于开始学习新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告别了旷日持久的《天山之春》,究其原因还是比较懒散,平日缺乏练习,每次上课都是复习再复习,学习进度缓慢。马上就要十岁了,明显感觉到不太听话了。

当然,娃娃没必要事事都听家人的,随着年龄长大应该是逐渐的独立,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家长需要引导和鼓励。总体而言,Coco这学期较之以前进步很多,能够主动完成作业,也可以独立思考,这点值得肯定。上午Coco学完琵琶,我们去了成都市博物馆。去的路上看到一面墙,很有历史。

墙上面写的是“成都电影幻灯制作交换中心”,很明显,这几个字上面曾经覆盖了另外的名称,幻灯制作交换中心,这是一个什么机构呢? 不由得想到小时候看电影的情形。电影放映前会有播放幻灯片,在玻璃片涂上颜料,用笔刻字或花纹上去,投影到电影荧幕上,放映员一张一张的手动切换。

博物馆里面正在进行“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的展出,这也是学校老师布置的元旦作业之一。展厅里包括欧洲历史与宗教绘画,欧洲寓言、静物和风俗画以及欧洲肖像画、风景画、19世纪后的欧洲艺术等作品。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对比起来,油画更侧重于写实和逻辑,水墨画重于意境和思维。

在二楼成都历史,先秦至南北朝的展厅里,看到一只狗狗,非常可爱。有些憨憨,呆萌的一只中华田园犬,似乎又在专心守护家园,凝望远方。除了这个狗狗很喜庆,展厅的说唱俑也是表情非常夸张和滑稽,让你看了后不由得哈哈大笑,心生喜悦,这是汉代民间艺人的真实写照,古人的快乐穿越千年。

这个说唱俑是2006年金堂县李家梁子墓地M23时出土。可以看到他正在打着手鼓,吐着舌头,额头的皱纹清晰可见,脸上笑开了花,一只脚伸的老长,圆圆的肚皮,下垂的乳房,刻画出一个手舞足蹈、表情滑稽、正沉醉于表演之中的艺人形象。微博有人说:“走进成都博物馆的汉代展厅,心情都变好了……”

这头巨大的秦汉时期石犀牛,是成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故而该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量达到了8.5吨,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

三星堆跨度千年,相当于中原华夏文明的商代,金沙遗址相当于商末到周代,两个文明遗址属于同一个族群的延续。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到秦扫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至两汉又四百年,再到三国蜀汉魏晋,这其间六百年,中原及长江中下游移民大量进入四川盆地,完成了巴蜀之地与华夏文明的同化。

成都,这座“秦并巴蜀”以前就已存在的古代都市,古代蜀国并非传说中的“不晓文字,未知礼乐”,先民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随缘喜悦。临近展厅出口,有一尊佛头,这是两晋南北朝时候的佛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