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日志记录了两个纪念碑,一个是1913年建立,一个是1944年建立,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两座碑,都是川人铁骨铮铮一面的完美呈现。从网络上收集各类史料的同时,自己也陷入深深的沉思。从1911年至今,百年间沧海桑田,似乎是非常久远的历史,确乎就在百年之内。而人民公园里面的鹤鸣茶馆,则是川人闲适生活的呈现。

茶馆历史

成都鹤鸣茶馆,始建于1923年,是成都现存、全国历史最悠久的茶馆之一。据传,鹤鸣茶社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大邑龚姓人家所建,1923年,他租用当时少城公园的一块地皮,建了个亭式厅堂茶社,取名为“鹤鸣”,没有横额,只有一个小吊牌挂在柱头上。说道鹤鸣的由来,大邑人创办的茶社,哪能忘了家乡的鹤鸣山呢?

位于大邑鹤山镇的鹤鸣山,是道家的发源地和张道陵得道的仙境,也是鹤鸣茶的产地。据成都地方志记载,人民公园内共有6个茶社(鹤鸣、枕流、绿荫阁、永聚、射德会及文化茶园),其他5家命途多舛。1940年,茶社转租给了熊绰云,请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解放时,熊绰云将幸存下来的茶社交给了政府。横额在1952年修公园时被拆除。

1988年6月,王稼桢先生重题“鹤鸣”横额。3个月后,沧桑的鹤鸣茶社迎来新生——政府花费11万重新修整鹤鸣茶社。11万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让沉寂多年的鹤鸣茶社重新焕发魅力。之后的岁月里,鹤鸣茶社一直保持原貌。直到2007年,这栋“年岁已高”的茶社开始风化,政府再次出资修整,还在茶社里打造了一些浮雕,用这种方式演绎茶社的前世今生。

鹤鸣茶社内有一对黑漆柱子,上面刻有这么一对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此话何解?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客之意当然也不在茶,来鹤鸣茶社,很多人不仅仅是奔着那一茶一水,闲聊谈心、你来我往才是个中精髓。

六腊战争

关于鹤鸣茶社“六腊战争”的段子,曾经广为流传。想着这一杯透着成都人骨子里的悠闲的茶,曾经也承载着很多小市民的人生辛酸,实在令人唏嘘。

解放前,鹤鸣的茶客大都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进可为官,退可为教”的公务人员。那时候,公教人员的工作很不稳定,大家常聚集在一起互通信息。鹤鸣茶社堪称当初公教人员求职谋生的“交易市场”,每年农历六月和腊月假期中,公教人员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和就业的竞争,他们每日到鹤鸣茶社等聘书。老成都人戏称此事为“六腊战争”。

盖碗儿茶

在四川,茶铺喝茶兴用“盖碗儿”。“盖碗儿”由茶碗、茶盖、茶船子三件头组成,有三炮台之称,同时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其中茶船子又叫茶舟,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川人饮盖碗茶一般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二是置茶,三是沏茶,四是闻香,五是品饮。使用茶盖有特殊的讲究:

茶盖朝下靠茶船是招呼堂倌添水;茶盖上放个小东西如树叶、火柴、小石头等表示我只是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外地人求助时会这样放;茶盖立起放茶碗旁,老茶客要赊账,茶馆老板一般不会点破,会给客人留面子;茶盖朝上放进茶碗是通知茶馆老板,可以收茶碗了。不懂这些规矩,乱放茶盖当心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