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成都新一轮医改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2015年提高至50元/人·年,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卫生资源将比肩中等发达国家。

未来5年,成都每个郊区(市)县将建设一所二级甲等标准以上的综合医院,条件具备的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确保城乡居民在危急重病时出行1个小时能够到达三级医院救治。

2011年,成都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从2009年的20元/人提高到28元/人,今年又提高到30元/人,成都市财政为此投入4亿多元。此外,成都市政府每年还补贴20元/人用于全民健康检查。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822.8万人参与健康体检,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

看病 1小时“就医圈”

据刘军介绍,新出台的《规划》与之前的五年规划相比,第一次把推动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纳入规划目标,明确提出将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同质化。《规划》提出,成都将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继续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实现每个郊区(市)县建设一所二级甲等标准的综合医院,条件具备的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确保城乡居民在危急重病时出行1个小时能够到达三级医院接受救治,重点完成青白江(微博)、郫县(微博)、新津县人民医院等建设项目。

《规划》还提出,成都将巩固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成果,形成小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就医格局。

每个郊区(市)

★一所二级甲等标准以上的综合医院(条件具备的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

★确保城乡居民在危急重病时出行1个小时能够到达三级医院救治

便民 15分钟健康圈

在新建小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医疗机构,完善构建15分钟健康圈。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社区和村组,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到2015年,全市将规划设置二级及以上医院127所(含三级医院60所)。

刘军介绍,这次出台的《规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根本上转变了健康管理思路。《规划》提出,实施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成都将在社区、学校、医院创建试点工作,未来5年建成5-8个健康社区、3-6所健康促进医院。

完善电子病历,有望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据介绍,今年成都将完成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区域医疗卫生“一张网”管理,确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基本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成都将以电子病历为重点,实现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等医疗协同,方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