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大学毕业后杨兰便就职于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着全科家庭医生服务及相关工作。5年多时间里,她的工作除了坐诊、开药,更多时候是提上工具箱走到居民身边,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或是传播健康知识,进行回访。没有轰轰烈烈,却是最称职的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原来,不少居民一有病痛就往大医院跑。但现在,大家渐渐习惯先到社区卫生院看看,或者打来电话先咨询。

今年第一次义诊 解答居民常见问题

中心过街楼家庭医生团队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负责辖区内63个院落、3万多居民的家庭医生工作,其中老年人群居多。

本月12日下午,记者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采访杨兰,恰巧她所在的团队准备集体出动,开展今年的第一次义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咨询和讲解。记者跟随她穿过几条街道后,来到东二道街74号社区大门外。不一会儿,不少由她负责管理的病人闻讯而来。

“先测测血压,最近有没有觉得头晕?”在临时搭起的义诊台前,杨兰一边为居民做着检查,一边耐心询问着健康状况。

响石潭

“拉家常”式看病 拉近医患间距离

“社区病人住哪个单元,患什么病,病情如何,我都说得出来。”多年的基层卫生工作实践,让杨兰成了掌握社区病人情况的“活电脑”。贺明宏(化名)老人有家族遗传原发性高血压,总担心自己会患上脑卒中。签约家庭医生由她负责管理以来,通过定期监测血压、指导合理用药、及时解读病例报告等方式,老人丢掉了焦虑的思想包袱,病情控制得很稳定。

入户随访的时候,患者会塞给他们新鲜的水果;炎热的夏天办义诊,居民会主动买些水送来给他们喝;到了端午节,又送来自己包的粽子。“老人家都是很简单的,你对他们好,他们自然信任你。”杨兰说,“拉家常”的看病模式,容易拉近距离,让医患间的人情味更加浓厚。

主动“充电”提高医术 守护居民健康

作为全科医生,内科、外科、急诊、儿科……面对的病情五花八门,及时为患者看诊处理,保障他们健康,实现首诊、小病在基层,仅靠在中心工作时的知识和经验远远不够。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技能,2015年,杨兰主动申请到市三医院进修学习。在空闲时间,她还热衷于参加新知识的讲座,自学考取了“健康管理师”和“高级营养师”。

2016年成都市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全科医疗城市组一等奖;四川省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全科医疗城市组综合考试第一名;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城市全科医疗三等奖……有了理论与实践的累积,杨兰在各级卫生系统开展的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她说,她会继续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医术,守护居民健康。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文/图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1-18

响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