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送Coco到新生路3号上琵琶课后,我都会走到新南门,沿着临江东路走一走。南河两岸有绿道,很多人在这下棋,晒太阳,有的贴着护栏钓鱼,有的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在这里,还有一座纪念碑,二一六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方有一个群雕,上书“二一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里在无声的诉说着94年前的那段惨案,记录着那批热血的青年……

1928年,在成都各校争取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和反劣币斗争中,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杨廷铨,武装接任省立第一中学校长职务,严厉镇压学生运动。在激烈的斗争中,杨于2月14日被学生失手打死。1928年2月16日拂晓,反动当局以杨廷铨被打死为借口,二十四军等军警团联合办事处处长向传义派出大批反动武装包围成都大学,师范大学和省立第一师范、师大附中、四川法政专门学校、志诚法政专门学校等,逮捕教员、学生100多人。仅在4个小时内便公布所谓“罪状”,以“破坏党纪,实属穷凶极恶”的罪名将其中14位革命志士“一律正法”,“以肃党纪”。

四川省立第一中学(现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的前身)初创于1913年,民国时期该校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都的重要基层组织、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基地和主要活动据点,有“红色学校”、“成都的陕北公学”的美称。革命烈士李硕勋、赵君陶,党政领导干部阳翰笙、陈离、张秀熟,作家沙丁,院士黄汲清、李小文、钟山、石碧等杰出人物曾在此就读。

中共川西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袁诗尧、中共川西特委委员兼成都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郭冀棠、中共川西特委学委书记龚堪慎、中共成都大学特别支部书记钱芳祥、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周尚明、李正恩、王向忠、张博诗、王道文、胡景瑷池10名共产党员、2名共青团员(石邦渠、陈选)和2名革命青年(白贞瑞、韩钟霖)共14人枪杀下莲池(下莲池一带在清末民初时比较荒凉,一度是官府执行死刑的刑场),造成了震惊全川的“二一六惨案”。惨案发生两月后,成都大学6位烈士被埋葬到武侯祠西侧的竹林下。20世纪50 年代,张博诗的棺木也由其爱人卢松寒迁至此处。1983年4月,七烈士骨灰正式移葬至成华区磨盘山石岭村磨盘山烈士陵园。

走在这里,大树上面长满了青苔,处处都是生命的芬芳。雕塑正对南河的对面就是下莲池街,那个许多仁人志士惨遭杀害的地方。四川义和团青年领袖廖观音于1903年1月15日在这里被杀,中共西南大学党支部书记张竟若于1930年11月11日也在此被杀。突然想起,这里为什么是“新南门”呢?原来清代的成都城在南边原来只有一道南门,就是万里桥门,这里是古时乘舟东航起程处。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成都市为了安置撤退到大后方的大量人口,决定在成都东南郊修建新村。1937年冬天在市区的东南方向新开了一道城门,当时为了表示抗战建国的决心,这道新的城门被命名为复兴门,成都人一直都是用的俗名,叫作新南门,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