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病毒直径约70nm,有包膜,含有3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和4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和nsP4)。

  CHIKV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正链RNA,长度约为11-12kb。病毒基因组编码顺序为5’-NS1-NS2-NS3-NS4-C-E3-E2-E1-3’。通过病毒部分E1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可将基孔肯雅病毒可分为3个组;第1组包含了全部西非的分离株,第2组是亚洲分离株,东、中、南部非洲的分离株构成了第3组。

  CHIKV可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病变,并可感染除人外的灵长类、乳鼠等动物。

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一)血清。

  急性期血清:无菌采集静脉血2~5ml(非抗凝血),一般情况下,发病后2日内血清可用于病毒分离,发病后5日内血清可用于CHIKV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恢复期血清:静脉血2~5ml(非抗凝血),无菌采集,与急性期血清间隔时间为2~3周。

  采血后,低温保存并尽快运送至实验室分离血清,以便及时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

  不能及时检测的血清可置于-70℃保存,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二)伊蚊。

  在本病暴发或流行期间,采集家庭内或外环境中伊蚊成蚊、幼虫,用于病原学检测。

二、标本的运输

  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CHIKV的危害程度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血清和伊蚊标本应采用A类包装(编号:UN 2814),干冰运输。

三、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

  目前,基孔肯雅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病毒分离应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灭活血清、伊蚊冻存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可在BSL-2级实验室中。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

  1.特异性IgM检测

  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有:IgM捕获ELISA法(MacELISA)、间接ELISA法和IgM捕获法胶体金标记(或其他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等。
一般情况下,IgM抗体发病后1天开始出现,发病后5天多数患者呈阳性。

  2.特异性IgG检测(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有:间接ELISA法、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标记(或其他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等。

  一般情况下,IgG抗体发病后2天开始出现,发病后5天多数患者呈阳性。

  3.意义

(1)IgM阳性结果,表明患者新近CHIKV感染,用于基孔肯雅热早期诊断。

(2)IgG阳性结果,表明曾受到CHIKV感染;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则可确诊。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

  1.方法

  (1)CHIKV核酸检测

  可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等核酸扩增的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4日内在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冻存伊蚊标本也可进行CHIKV核酸检测。

  (2)病毒分离

  采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细胞或其他敏感细胞进行。一般情况下,用于病毒分离的血清标本应在发病2日内采集。

  冻存伊蚊标本也可进行CHIKV分离。

  2.意义

  患者血清中分离到CHIKV和/或排除PCR污染后,扩增到特异性条带、测序后可确诊CHIK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