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制定的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发布。

  新指南与2005年版指南相比,有哪些新理念、新观点?且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王文教授,给我们进行梳理和解读。响石潭也跟着学习一下哈。 

  高血压发病的“中国特点”

  新指南强调了中国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特点,具体有如下几个:

  首先,我国是高盐饮食国家,高钠低钾是主要特点。2002年全国调查表明,我国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12克,比WHO要求的每人每日5克高出1倍多。中国人钠/钾摄入比例比欧美国家高出一倍以上。

  第二,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发病率的5倍。而欧美发达国家两者比例基本是11。可见,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但最主要的是预防脑卒中。

  第三,我国高血压发病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包括中国人等13个人群在内的亚太队列研究表明,东亚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比西方人群更大。每升高10mmHg收缩压,东亚人群发生脑卒中和心梗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西方人群仅增加24%和21%。

  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逐级降压

  指南修订委员会利用一年多时间,联合糖尿病、肾脏病、神经科、老年科等专业学会多次召开研讨会,最后大多数专家意见达成共识: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6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50/90mmHg;年轻人、一般糖尿病、一般冠心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对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终末期肾脏病、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适当放宽为<140/90mmHg;冠心病及高龄患者的舒张压<60mmHg时,应谨慎降压和密切观察病情。

  新指南同时强调了规范化测量血压,要用经国际标准(ESH,BHS,AAMI)验证的血压计。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是三种血压参考值。目前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主要以诊室血压为主,但是也有研究提示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发生风险。高血压诊断标准仍为“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所有患者均要坚持非药物疗法

  新指南从五个方面规范了高血压的治疗,分别是:

  1.强调综合干预的理念。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疾病,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或临床疾患,应依据病情程度决定治疗措施。高危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低、中危者可随访评估数周后决定药物治疗

  2.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法和药物疗法,所有患者均要长期坚持非药物疗法,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3.大多数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血压才能达标。对Ⅱ级高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以上的高危患者,初始可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有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

  4.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如用中短效药,则每天仅用2~3次。

  5.降压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利尿剂,β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药CCB、利尿剂可用于治疗一般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等。ACEI、ARB可用于治疗伴代谢异常的高血压,如伴有糖尿病、肾脏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蛋白尿等。β阻滞剂可用于治疗伴心绞痛、心率快的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