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码文字。11月13-14日在广西南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昨晚九点回到成都。匆匆忙忙两天行程,听了一些,看了一些,想了一些,接下来就该做到一些,是为学以致用。此刻,伏案。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句话“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1.四海:感恩自己近几年能够连续参加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服务发展论坛,每次会议都有一种“过年”般欢聚一堂的感觉。再远的游子都要归来,目之所及,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青海、甘肃、云南、湖北……全国各省,几近囊括。大家一起围坐在烤火炉前,围绕共同目标制定标准与规范(分论坛一),明确新时期社区卫生发展的基石;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分论坛二),探索以结果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如,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秘书长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示设计及工作单元视觉设计规范”进行了分享。9月24日卫健委的网站上发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识设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稿)”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单元及应用系统视觉设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稿)”,完善标准字、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及基本要素组合方式,并对各要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宣传、物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示例。

  

药房 诊室 中医区效果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单元及应用系统视觉设计规范)

以诊室为例说明,门口应悬挂科室门牌和医生介绍牌;设计应突出温馨、亲切的环境特点;充分保护就诊者的隐私;门应设在医生对面,就诊者的背面;医生的右手宜是开放的空间,符合医生右手接诊习惯;污物桶宜放在洗手池的右侧,符合右手扔废弃物的习惯;检查床的床脚,避免正对着门,应使用布帘隔开;外窗不使用有色玻璃,在保证采光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

2.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许,这是社区人心与心的联结,是兄弟般的情谊。面对疫情,大家守土尽责,守望相助。共同分享着家庭医生签约的技术与技能(分论坛四),关注疫情常态下家庭医生能力素质的锻造。共同感悟着抗击疫情的荣光与智慧(分论坛三),分享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或许一句,兄弟啊,想你啦,你在那嘎达过得好吗……是当下心情的最好表达。

如,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新时代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分享。讲者认为全科医生需要专有所长,不断进修学习和培训;创新理念,要有自身的特色;能力整合,把所有学习的知识整合运用;接受新物,多出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抱团合作,善于整合资源;计划总结,做到有计划、总结回顾展望。

团队建设标准(新时代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实际工作建立全区-街道-社区以“卫计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签约管理机制。加强与民政、残联及属地街道沟通合作,实现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互通共享,精准掌握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签约服务纳入部门及街道综合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签约服务团队,创新色标管理。根据血糖控制、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分类分层并标色。

3.行路:虽然每个参会代表所在省份不同,机构不同,但都在社区卫生发展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有着共同的事业,皆是行路人。这一路上,为居民健康服务的目标一致,虽然有的是崎岖山路,有的是宽阔柏油路,有的直接是高铁。我们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都在一步一步的坚定而自信的前行着。大家一起焦点面对面(分论坛六),庖丁解牛式复盘热点问题的正确处理。一起思考公立与民营(分论坛五),多维参与的社区卫生发展之路。

如,深圳宝安区进行“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院-社康-社区”一体化慢病防控策略与实践分享等等。分享中强调注重标准化。对于一项任务,将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作为标准,让所有做这项工作的人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完善它,整个过程称之为标准化。并列举麦当劳胜经:三流的员工,二流的管理者,一流的流程。宝安区推行团队合作的“全人照顾”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的综合、连续健康照顾。

流程图(“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院-社康-社区”一体化慢病防控策略与实践分享)

该模式包括基本医疗、全科诊疗、基本公卫、健康照顾等。强调服务融合与绩效融合。服务融合,即以社康中心全科诊室为主要场所,以全科诊所为健康照顾的主路径,整合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为一体。绩效融合,即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绩效考核的高度融合。以就诊患者为抽样对象。理清责任、重塑流程、分好绩效、建好系统。

两天的学习短暂,满满的收获需要逐步消化。如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中心主任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所说“共事 同行 共情 发展”;又如成都市武侯区卫健局局长课件结尾所引用“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