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响石潭大一报名的时候,学校的校车是把我们直接拉到高新西区校区的,虽然2002年那时候高校校区还没有完全建好,比如什么操场啊,喷泉啊,博物馆啊等等都还是个圈圈,但是至少让我们这群从高中走进大学的四海学子感受到了大学的一丝丝暖意。试想一下,那时候如果直接所有人来到十二桥这个小旮旯报名,估计很多人直接就扬长而去,老子大不了再复读一年,也不读这个鸟学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过去的始终都是历史,不可能重复也无法改变。还清醒的记得当时学校信誓旦旦的给我们大一的新生说,学校准备在3到5年内把高新西区校区建成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校区,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主校区,将会占地1000多亩地,呵呵,多好的规划啊,作为大一的我们,自然是听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饼,一个画上面的饼子而已。

到了大二,高新校区还是那老这样子,只不过增加了操场和音乐喷泉,博物馆也搞起来了。然而曾经拍着肚皮保证说我们将在高新校区生活五年的学校变卦了,我们在2003年怀着满心的怨愤搬迁到了十二桥校区。学校不川剧变脸还快当的多了,只不过在搬迁到十二桥的时候,学校同时还给我们许了一个诺言,说是到了2004年,也就是我们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搬迁到温江校区了,是年,温江校区进行了奠基仪式。

然而这又是一个泡影而已,温江校区到了2006年教学评估那年才紧急完工,倘若不是本科教学评估,温江校区那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呢。中医大说话的信任度可靠度不是一般的差劲,至于办事效率就更是。到了如今学校总共整成了五个校区,摊子摆的是大得很。在前天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动员大会上,响石潭无意间看到了一份之前的教室调查问卷,其中就有涉及几个校区的问题。看了一下,可气,可恨~

在十二桥校区的选项里面有一个条是出售或置换,同样在汪家拐和人南以及高新三个校区里面也有这个选项,但是温江校区并没有这个选项。且不说调查的结果如何,至少看来学校是有这个年头了,响石潭不说其它几个校区,只说十二桥。十二桥之前是从四道街那边迁徙过来了,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根,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几代人共同奋斗的地方,这里从来都是成为学校的本部的,但是现在沦落为十二桥校区了,很多新生都不知道校本部是哪里了。中医学院的领导竟然有出售十二桥校区的念头,真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了!这里有着学校的灵魂,有着学校几十年来得历史积淀。

附录:你所不知道的,五十年前的十二桥

昨天晚上无意中走到了学校的二楼,有幸听了我们学校原来的副校长谢克庆谢老师的一次关于“中医学院回忆”的讲座,听了之后深有感触,所以就把谢老师的讲话按照我的记忆用文字形式记录如下: 

谢老师祖籍是河南人,但是他一直生长在四川,因此他风趣的说:自己会三种语言,一,四川话;二,普通话;三,蹩脚的英语,可是他就是不会说河南话的。谢老师以前可以说是才子的,他高中的一次考试中门门都是100分的,只有语文是80分。谢老师就找到了自己的语文老师(后来的岳父),谢老师觉得自己全是对的啊,为什么只有80分呢?老师笑着说:你写文章,错了20个标点符号,所以要扣20分的。谢老师哑然。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之下谢老师的文字功底特别的扎实。在众所周知,谢老师是有名的书法家了。谢老师说这和当年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谢老师说他当年考清华,北大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自己祖辈七代都是中医的。除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谢老师的祖父强烈要求他学习中医,所以谢老师作为一个孝顺的孙子就来到成都中医学院。 

由于谢老师特别的勤学和聪颖,所以他的高考是很轻松的就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到我们学校。那时侯学校好小的哦,谢老师在通惠门一下电车,就看见几个师兄拎着手来接他了。那几个师兄穿的很普通,衣服上面补丁落补丁的,呵呵。进了学校,谢老师特惊讶,这个学校竟然还没有他们的高中(五中)面积大。学校的校长我们亲爱的铜像李斯帜先生以及很多学校的领导都在一间茅草房里面办公,那茅屋比当面杜甫老先生的还差,人家杜甫还有三层茅草的,可是我们亲爱的校长的茅草只有一层啊。学校现在的操场是以前的老师宿舍,号称“老八栋”。学校的九九园就是当年的操场,好小好小的。现在的三公寓就是当年学校附属医院的药厂,在那里切药,晒药。学校的教学楼在一公寓那块,总有8间左右,还有一个可以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 

谢老师问学校文革以前最多的时候学校有多少学生,老师说有800人。后来谢老师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查阅卷宗发现其实最多有600多人的,可能于是就四舍五入,就有700人了,不过七上八下的,都差不多,干脆就说是800人了。呵呵。

学校当时确实很差,但是学校的老师却是全国一流的。有很多多的著名老中医的。我们亲爱的铜像校长给毛主席看过病的。毛主席一直坚持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所以他一般很少吃药的。他也不怎么相信中医。后来有一次成都开会,毛主席发烧了,经过一致推荐我们的铜像校长去给毛主席看病了,只是一副中药,毛主席就好了。后来毛主席见到我们老校长,连说神医神医。还有我们的吴棹仙老中医,他在怀仁堂接受毛主席接见时,亲自把子午流注图敬献给了毛主席。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给毛主席敬献中医著作的中医。我们的老中医凌一揆老师,上课从来不带课本的,他能够把中药倒背如流,还有我们的冉品真老师,他可以把《医总金鉴》背完。谢老师给我们举了等等很多很多的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著名伤寒专家邓少昌老先生的故事。邓老师解放后一直在卖鸡蛋的,我们老校长专门骑着自行车去找邓老师任教。 

……

(2006-06-10)

后记:可惜12年前的讲座当时没有记录完毕,如今已经想不起来了其它内容了。

2018年6月3日